化妆品

“三山”环抱下的韶关人文

2021-10-23 11:22:52来源:韶关日报编辑:aomi
 

  10月14日重阳节,韶关的“三山”吸引了众多的登山者。登高望远,历来是广大百姓喜爱之事。韶关,因为有“三山”的存在而享有“山水城市”的美誉。

  韶关坐落在一个“西芙蓉、北皇岗、东莲花”,“西武江、南北江、东浈江”的三江六岸、山水环抱的优美环境中。在这个山水拥抱的城市里,源远流长的文化在这里繁衍、积淀,成为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今日韶关人和海内外游子心中的胜地。

  西芙蓉曲江二十四景之首——芙蓉丹灶

  韶关古称“曲江、韶州”,不仅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山水名城。曲江二十四景正是荟萃了古韶州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和风光秀丽的山水景色,被誉为岭南名胜。“西芙蓉”就是位于韶关西河的芙蓉山。

  历代佛道名家、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许多遗迹和歌咏诗篇,为芙蓉山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精神财富。

  据史料记载,最早在芙蓉山留下文化痕迹底蕴的是宗教文化。早在2100多年前,韶关开始建城时,芙蓉山就已闻名于世,西汉时期这里已有道士出入,是道教南五祖炼丹派的发源地之一。故芙蓉山后世有“蓉山丹灶”之名,为曲江二十四景之首。后来道教佛教分别在这里建庵、建寺,道士来讲道教,僧人来传佛教。道来修观,僧来建寺。所以芙蓉山既有过道士,又住过和尚,是道佛两栖的圣地。

  芙蓉山浓厚的文化积淀,离不开儒家文化的熏陶浸染。唐宋以来,这里陆续有韩愈、许浑、苏轼、李三近、廖燕等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为芙蓉山历史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唐代文豪韩愈,先后四次到韶关。第三次是在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路经韶州(今广东韶关)时,向韶州太守借看图经:“曲江山水闻来久,恐未知名访倍难。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张太守陪他登临“佳处”芙蓉山,韩愈面对眼前美景,作诗一首《木芙蓉》抒怀:“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到了宋朝时,与韩愈际遇相似的大文学家苏轼被贬谪南下经过韶州时,登临芙蓉山上,极目远望,灿烂的芙蓉花在萧索的秋山独放异彩,他心头愁绪顿消,作诗一首赞美芙蓉花:“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明清文坛八大家之一、韶关诗人廖燕作《芙蓉丹灶》诗:“万曡芙蓉一径通,仙人遗址更巄嵷。烟熏半壁苔犹黑,丹染千山树欲红。玉简尘封蝌蚪字,药栏春长兔丝丛。登临我亦乘云去,相见蓬莱弱水东。”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宋庆龄、张发奎、陈济棠、李汉魂、余汉谋等名流也在这里留下足迹和图文资料。

  北皇岗舜帝南巡的传说——皇岗夕照

  皇岗山,又名“皇冈山”。顾名思义,非一般的山名。渊源可溯到4000多年前的舜帝南巡。据《韶州府志》记载:“皇岗山郡北三里,连接貂蝉石,绕出笔峰之后,高峻端整,俨如屏障。旧传舜南巡奏乐于此,因祀舜于皇岗之麓,名其水曰皇潭,泉曰虞泉。山顶旧有翠华亭,舜帝祠下有舜峰寺。”

  从中可了解到,自古相传虞舜帝南巡登临韶石奏韶乐,曾至皇岗之麓,故皇岗山千古闻名。山上建有纪念舜帝南巡的舜峰寺、虞帝祠、翠华亭等古迹;半山腰还有清澈甘甜、长流不息的山泉水,称“虞泉”;山下有一溪流绕山流入武江,这一溪流古称“皇潭”;溪上有古桥,称曰“皇冈桥”。

  明永乐五年,明代才子翰林院大学士解缙贬广西途经韶州,登临皇岗山时,他身临其境寻闻韶乐,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韶州《皇冈山舜峰寺》诗一首,诗中写道:“千里来寻故相家,曲江南畔夕阳斜。均天此日闻韶乐,步上皇冈望翠华。”这里所写“故相家”,是说此地是唐代贤相张九龄的故乡。古代“皇岗夕照”列为古曲江二十四景之一。解缙登上皇岗山仿佛听到了舜帝南巡奏韶乐的箫韶遗韵,看到了远在天边的虞皇翠华,更加心明眼亮。解缙过韶州留下这首名诗,不但颂扬了韶州人杰地灵的风光景致,同时也表达了他风流洒脱、刚毅浪漫的才子个性。

  东莲花繁华古道再现唐宋之盛

  ——莲峰樵唱

  站在莲花山韶阳楼上,一览众山小,韶城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韶阳楼属于唐宋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再现韶州唐宋之盛,体现出岭南古建筑兼北方之雄浑和南方之灵秀的特色,给人以庄重不失丰盈、大气不乏灵动的艺术感受。

  据《韶州府志》记载,曲江二十四处古景观中的“莲峰樵唱”指的是莲花山。莲花山位于市郊东南,山势平伏不险要,却是护卫韶城的一道天然屏障,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号称“莲花要塞”。

  我市文史专家林亮坤介绍,秦始皇三十三年,任嚣任南海郡尉,欲据岭南,在莲花山下的鹤涌(今学冲村委)地段,筑城以图取进,后人称之为“任嚣城”。汉初,粤北建立曲红(后改曲江)县,县城设在莲花山下的任嚣城。曲江县城设立行政机构,不同行业的商人纷纷在城内外开设货栈、商铺、酒楼、客店。如此,莲花山以东的乡村民众,如有赶赴县城出卖土产或购买物品的,大多数人都图求快捷跨越莲花山,很少有人愿意多绕十里山路到达县城。因而,山上来往人多,便走出了几条羊肠小道。其中有一条小道,由于历年都有善者仁翁进行建筑、填土铺石,非常牢固,保存至今已有2000多年。这条古道通过山脊的“风门坳”,坳中原建有一座供过路人歇脚的古老茶亭,由于年久失修,茶亭早已倒毁,只留下残基的痕迹。

  莲花山是古今战场,曾经在山上、山下展开过无数的两军交锋。现仅举例一古一今的两大战役:宋开宝三年12月,南汉后主李承渥为都统,陈兵10万于莲花山,抗击以潘美等为主帅的宋军。两军旗鼓相当,经过一场激烈的交战,宋军大败南汉军,攻陷韶州,南汉归降宋朝。

  1945年1月24日,韶关国民守军187师的将士,在师长张光琼的指挥下,在莲花山英勇抗击侵韶的日军。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歼敌不计其数,守军阵亡500多人,最后虽然失守,可国民党187师将士都名留韶关抗日史册。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中国医药新闻网 201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11043014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