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

山西武乡城关村:太行山中“文明村”

2021-10-16 13:59:19来源:襄阳日报编辑:aomi
 

  9月28日,我们时隔三十年再次来到山西省武乡县城关村采访。

  1991年7月10日上午,我们曾到这里采访。当时,这个拥有500余户人家的村子,因为紧邻县城的地理优势,加上有个好“当家人”——村支书武效书,集体经济发展得很好。

  1984年到1991年,村里陆续投资100余万元,建起了砖厂、商场、带锯厂、蔬菜大棚等18个经济实体,并以招标的方式选择能人经营管理,个个都有效益。1990年,全村集体收入高达448.6万元。

  村里富裕了,就开始为村民谋福利:每年给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和60岁以上的村民发放生活补贴;新建幼儿园,免费为全村幼儿提供学前教育;打深井、架水管,免费为每户安装自来水……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到1991年,城关村为村民提供的各种福利补助累计达50余万元。

  那天下午,我们采访了当时的武乡县委书记郭有勤。谈起城关村,他说:“整个太行革命老区并不都像城关村那么富——当然它不是最富的,但它是个‘窗口’,我们能从中看到老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看到他们对新生活的追求。”

  当时,我们以《太行山中“福利村”》为题,写了一篇通讯。三十年过去了,城关村有什么变化?

  9月28日下午,我们再次来到城关村。与我们同行的还有已经退休的《长治日报》原副总编武云唐。我们1991年与他相识,当时他是《长治日报》记者部主任,为我们在武乡采访提供过帮助。这次我们在武乡邂逅,非常高兴。经过一番交流,我们才知道他是从城关村走出去的被记入《城关村志》的人物。听说我们再访城关村,他自告奋勇地给我们当向导。

  幸亏有武云唐带路,否则我们真不容易找到城关村。因为武乡县城的扩展,已经完全把城关村包了进去,田野不见了,村落不见了,从表面上看已经丝毫没有农村的印记,与其叫村,不如说是一个社区。

  在街巷拐了几个弯,我们到了城关村村委会。现任村支书武国英、村委会主任武永庆等村干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村里的发展状况。

  原来,城关村十几年前合并过一个村子,现有村民2273人,其中劳力1047人;在册耕地有1591亩,都流转出去了。如今,村办企业还有4家,其中包括三十年前办的砖厂。砖厂早就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成为现代化、机械化企业,一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依托地处县城的优势,村里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到83家。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93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856元。

  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外,城关村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该村(党支部)曾连续1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党支部”“红旗单位”“先进集体”;2000年以来,三次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两次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9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在村里十多平方米的荣誉室里,四面墙壁上挂满了金灿灿的奖牌,让人眼花缭乱。

  座谈结束后,村干部带我们参观了他们引以为傲的三个地方。首先是村文化大院。在这座占地两亩多的院子里,设立了书画室、电脑室、卡拉OK室、棋牌室、拥有几百套演出服装的舞蹈室、藏书一万多册的阅览室、陈列几百种老物件的乡村记忆馆。这里是村民们闲暇时最爱来的地方,是城关村精神文明的高地。

  接着,我们来到新建的拆迁小区。7栋10层高的住宅楼,外观大气,完全是城市高档小区的派头。

  最后,我们走进村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始建于1985年,当时村里投资12万元,占地165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近年来,村里又陆续投入数十万元,对幼儿园改建、扩建,并购置设备。村幼儿园除了接收本村幼儿外,服务对象还扩大到县级机关和社会团体。武支书自豪地说:“我们幼儿园新建的时候,就是全县最好的幼儿园,现在仍然是全县最好的幼儿园!”

  沐着夕阳,我们告别城关村。路上,我们在想: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城关村从当年著名的“福利村”蝶变成为综合发展的“文明村”,走的不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之路吗?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中国医药新闻网 201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11043014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