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

“栓Q”进作文 “网语之魅” 不宜过度延展

2022-09-29 11:43:47来源:现代金报编辑:辛文
 

  近日,一名河南许昌的小学教师张老师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个视频,在自己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个孩子把“栓Q”写进了作文。该视频在网上迅速发酵,再度掀起一场关于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的讨论。

  (9月23日 扬子晚报)

  “栓Q”是一个“谐音梗”网络用语,最初源于某英语博主拍摄的一段抖音短视频。该名博主自学英语发音,在视频作品中念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英文译文,并在最后说了英文的“谢谢”,发音酷似“栓Q”引发网友模仿。

  随着通讯软件和社交媒体发展,网络用语已成为一种新的交流工具,因其易于传播使用,也俘获了一大批中小学生。比如,一些中小学生在表达敬佩或赞美之情时,不会或懒于组织语言,一句“yyds”包打天下。相应地,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求助如何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言。

  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网络用语的滥用,着实会导致低俗化、语言表达障碍、严肃文化消解等不良倾向。对此,家长和老师或高度紧张、严令禁止,或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其实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凡事都有两面性,关键是做好引导,既要肯定网络用语存在的价值,发挥其在促进交流、求知问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界定网络语言的使用场景,避免因滥用误用,养成不文明的表达习惯,降低青少年的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是文化获得的载体与根基,从能说会道到妙笔生花,关乎着学生的三观养成及品性修养、思维方式。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坚守“传统之雅”还是拥抱“网语之魅”,不该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面对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家长和老师不必过分忧虑,但也要尽到基本的提醒义务,引导中小学生注意网络用语和标准汉语的边界,并通过阅读积累和写作训练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中国医药新闻网 201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11043014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