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今年,这些民生实事值得期待

2022-01-27 12:56:35来源:襄阳日报编辑:aomi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施适老化改造、改善残疾人群体生活环境、建立三级院前急救网络、打造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设零工市场……1月26日,我市召开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具体内容和推进措施。这些项目涵盖就业、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聚焦“急难愁盼”,与去年的民生“十件实事”相比,既有继承提高,更有发展创新,令人期待。

  民生实事内容的变化发展,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的为民情怀。我们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2022年民生实事定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让群众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贴心 为老服务再升级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勇 通讯员张平)1月26日,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施海潮就“对困难和低收入老年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建设为老服务中心”进行了具体介绍。

  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关爱老年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已是第四次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实施适老化改造的老年人群从2021年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扩大到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全市至少完成1000户;为老服务中心按照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建设,全市至少建成30个。

  为老服务中心是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示范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机结合的升级版,是“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服务中心具有四个特点:离家近,不出社区就能养老,为老服务再升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在街道、社区,可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功能;功能全,一般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有一定的机构床位,可以提供长期住养、短期托养、日间照料服务,幸福食堂可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有医疗和康复服务,有心理咨询服务、文体活动、社工服务,有助浴、助洁、家政、护理等上门服务;专业化,由专业化机构运营,鼓励规模化、连锁化机构入驻,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高品质、多元化服务;智慧化,通过建设市、县、镇(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平台,依托为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键呼叫、居家监测监护、养老服务管家等智能养老服务。

  据介绍,今年的适老化改造补贴标准从去年的每户2000元提高到2600元,民政部门将把城区适老化改造所需经费纳入2022年市本级福彩公益金预算,县(市)及襄州区统筹利用上级补助资金和福彩公益金实施;把为老服务中心项目补助经费纳入2022年市本级福彩公益金预算,参照街道综合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标准,以“以奖代补”方式予以补贴。

  今年1至2月,民政部门将把工作任务分配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通过摸底调研确定项目建设点位;3至4月,制定建设方案,做好项目规划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5至10月推进项目实施;11月对项目建设情况予以验收,市本级以“以奖代补”方式发放补贴。

  各级民政部门将成立工作专班,定期指导督办抓落实,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月报送,每月汇总工作进度,并在全市通报;适时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新闻媒体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调研指导,宣传鼓劲。

  暖心 幸福生活“无障碍”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吴芳)1月26日,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市残联副理事长王竞就“为1万名残疾人免费适配功能性辅助器具”进行了具体介绍。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襄阳现有39万名残疾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其中持证残疾人14.9万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民生工作,切实关心关爱残疾人群体,市政府残工委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脱贫攻坚、康复、就业、残疾评定免费和上门办证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全市残疾人群体和谐稳定。

  今年,市政府将“为1万名残疾人免费适配功能性辅助器具”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既是创新之举,更是暖心之策。残疾人功能性辅助器具包括假肢、助听器、护理床、功能性轮椅以及家庭无障碍改造设施等,今年将为150名残疾人适配假肢,为200名重度残疾人配送护理床,为500名残疾人适配助听器,为2500名残疾人配发功能性轮椅,为16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5000名残疾人适配基本辅助器具。

  根据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分解工作要求,市残联积极行动,科学谋划,迅速制定了实施方案,推进民生项目落地落实。市县两级残联组织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制订工作计划,明确项目推进的时间节点和相关责任人。与此同时,积极向中国残联和省残联汇报,争取项目资金,从辅具适配、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项目中多方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向襄阳倾斜,积极沟通对接落实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

  此外,针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残联部门还进行现场调查、个性设计、装修改造、定期回访;针对假肢、助听器专业适配项目,进行检测取型、个性制作、调试安装、适应训练、定期回访;针对护理床、功能性轮椅、基本辅助器具适配项目,进行上门配送、拆卸安装、培训使用和定期回访,全面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心 院前急救“一张网”

  本报讯(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 通讯员刘艳敏)建设覆盖市、县、乡的三级院前急救网络,实现全市院前急救“一张网”是2022年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好的民生实事之一。1月26日,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义英就如何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介绍。

  2022年底,7个县(市、区)院前急救全面实现“一张网”并网运行,届时将建成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非中心城区“15分钟急救圈”、县(市、区)“30分钟急救圈”。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城乡一体全市域智慧急救120“一张网”。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市卫健委将加快全市域智慧急救120调度平台建设,增加手机报警定位、一键导航、全程监控、远程医疗等功能,使院前急救指挥调度更加精准、科学、高效。

  其次,强化“一张网”建设责任,加快机构建设步伐。市卫健委将加强对各县(市、区)的督导和指导,督促7个县(市、区)尽快建设急救中心机构,并配备人员,实现独立运行。市卫健委作为建设单位,将总结推广保康县急救中心率先与全市120“一张网”并网运行成功的经验,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实现以点促面。7个县(市、区)将按照《2022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实施路线图》,对标对表,明确任务,列出任务明细和时间进度表。市卫健委将按照成熟一个并网一个的原则,挂图作战,分类指导,加强督办与督导,对进度缓慢、推进不力的单位提请市政府督查室专题督办,确保2022年底7个县(市、区)急救中心全面实现“一张网”并网运行。

  最后,抓住“一张网”建设契机,推动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搭建全市120“一张网”是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四体系一平台”“湖北样板”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襄阳名片”的具体实践,具有示范意义。全市120“一张网”建设只是第一步,市卫健委将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县(市、区)院前急救“六统一管理”(机构运行统一、人员管理统一、经费安排统一、电话受理统一、车辆调度统一、站点管理统一),形成以襄阳市急救中心为中枢,7个县(市、区)急救中心为分支,各级网络医院、乡镇卫生院为支点的体系健全、布局均衡、城乡一体、院前院内协同,水、陆、空互相补充的院前急救体系,形成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非中心城区“15分钟急救圈”、县(市、区)“30分钟急救圈”,建设政府放心、百姓满意的急救体系。

  省心 看病就医“少跑腿”

  本报讯(通讯员都鹏 全媒体记者胡采棣)1月26日,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就“建设市县一体化卫生健康信息和互联网医疗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就医带来便利”进行了具体介绍。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我市一项重点工作,加强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是该项工作的关键内容。我市在充分考虑现有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和群众需求基础上,计划于2022年大力推进市县一体化卫生健康信息和互联网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并实现全覆盖,有效补齐短板、发挥优势,让群众就医省时、省钱、省心。

  据介绍,一体化卫生健康信息平台通过统一患者病例数据和统一业务流程,规范就医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打通居民临床数据在医疗机构间的壁垒,医生在电脑前就可以调阅患者之前在各级医院的相关医疗健康信息,从而作出更加准确有效的诊断,缩短居民就医诊疗周期,让居民就医更舒心。目前,医疗一体化业务系统已部署上线3家二级医院、37家一级医院、290家村站医疗机构,后续还将继续完善我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规范医疗服务,促进合理检查,开展远程诊疗,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让居民在基层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断服务,实现居民小病在基层治得快、大病在医院治得好。

  同时,我市将把互联网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贯穿居民就医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提高线上就诊全流程服务水平。居民可以通过平台相关渠道完成线上预约挂号,按需选择就诊时间;通过便利的线上支付功能享受全新医疗缴费体验;不必再排队领取报告单,直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渠道便可了解报告信息……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便民服务平台已累计实现线上预约挂号35万余人次,线上缴费过亿元,居民线上查询63万人次。

  此外,我市还发挥该平台在疫情防控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全市医疗机构、药店、学校等重点场所日常发热人员和核酸检测结果实时监测预警以及对全市发热患者进行闭环管理,有效预警疫情风险,保障群众健康安全,让居民就医更放心。截至目前,已累计采集信息230万余条,为疫情监测预警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2022年,一体化卫生健康信息和互联网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持续优化,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着力解决居民就医难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舒心 灵活就业有门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勇 通讯员李明)1月26日,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市人社局副局长张耀辉就“建设零工市场,为灵活务工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进行了具体介绍。

  建设零工市场可以将临时、零散、灵活的务工形式纳入规范管理,是应灵活就业之需,顺灵活用工之盼,也是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多次强调“适应企业灵活用工需要,发展零工市场”,省政府也发文“鼓励设立零工市场”。

  我市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零工总场1个、零工分场11个、零工驿站33个,搭建“零工之家”信息平台,免费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咨询、劳务对接、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服务。

  为全力推动零工市场建设,我市将成立零工市场建设领导小组,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挂图作战,压实责任。

  人社部门将在“湖北公共招聘服务网·襄阳”网站服务端开发“零工之家”信息平台,在手机服务端开发“襄阳零工之家”微信小程序,在数据可视端开发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实现零工市场服务“一网覆盖”。

  我市还将建设市级总场、县级分场,打造县级零工服务劳务品牌;科学布局乡级零工驿站建设,在发达地区建立长期劳务工作站,延伸零工服务;进一步拓宽“零工之家”应用场景,全面推广信息平台宣传应用,与“湖北政务服务网”“鄂汇办”“i襄阳”对接,拓宽渠道。

  在时间安排上,计划3月底市级总场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信息平台正式上线,“零工之家”信息平台和“襄阳零工之家”微信小程序投入使用,枣阳、宜城、襄城、襄州、谷城县级分场建成并投入使用;6月底,老河口、保康、南漳、樊城、高新、东津县级分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零工驿站15个;9月底,新建零工驿站18个,襄城、襄州等地结合特点,开展劳务对接服务,打造收纳、装修等零工服务品牌;12月底,与“湖北政务服务网”“鄂汇办”“i襄阳”完成对接,引导用工方和零工在信息平台注册5000人次以上,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工作站,延伸零工服务。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中国医药新闻网 201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11043014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