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

农村防溺水,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023-08-29 09:55:25来源:东方城乡报编辑:辛文
 

  暑假期间,有关防溺水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热点。不久前,有学者发表文章称在乡村中小学调研时发现,有不少基层教师抱怨防溺水工作陷入形式主义。比如,一些学校为做好防溺水宣传,要求班主任做到“十个一”,包括围绕宣传进行一次家访、让学生写一篇防溺水作文、发一封防溺水告知信等;还有学校要求老师每天在线上家长群里发提醒信息,周一到周五一天两次,周末和假期每天一次,完成后还要留存截图、做好台账。文章评论区也有基层教师留言,抱怨自己大量精力被放在防溺水等非教学任务上。

  学校为什么对防溺水工作提出如此细致烦琐的要求?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暑期防溺水不是新话题,近年来各地围绕防溺水也做了不少工作,可有时意外的发生难以避免,尤其农村野外公共水域多,防溺水任务相对更重。对此,各级政府都面临不小的压力,而基层一线作为负责落实相关要求的“最后一公里”,所承受的层层传导的重压可想而知。这些压力一部分就体现为上级部门分派给学校和老师的各项繁重任务,一些任务还被分解为各种宣传、考核,并要求逐一留痕、做好台账,以证明相关部门和学校在防溺水工作上尽职尽责。于是,在重留痕、重过程的工作导向下,一些地方防溺水的工作要求越来越多、考核形式越来越多,可这些要求有哪些能起到实际作用,却鲜少有人考虑。

  而从结果来看,一些“走过场”的防溺水工作形式,尽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时也未必会取得预期效果。基层学校本就教学事务多、任务重,基层教师力量不足、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也客观存在。再加上这些防溺水的繁重任务,教师不仅难以抽出时间精力在节假日认真巡河、值班,还可能对防溺水工作产生反感情绪,到头来反而不利于工作推进。就农村家庭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年轻父母在外地工作,在完成老师交代的手机打卡、刷题考试等任务时,家中老人不会操作,就得交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来做,这就造成了一些安排给家长的“面对面”宣教工作,变成隔着屏幕打卡交差,花费了功夫不说,还没起到应有的效果。

  应该认识到,防溺水要想真正起到“防”的作用,就要有效调动各方力量,结合各地基层实际,实行更为灵活高效、可行性强的工作方式,合理统筹家长、学校、社会各方责任,让各责任主体都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实事。

  总的来看,除了通过常规的宣传、巡河等手段“堵”住溺水隐患,还要优化防溺水的责任机制和教育手段,筑牢“家校社”一体的安全防线。特别是对于教师目前面临的防溺水重压,有必要及时调整,构建更加符合实际、合情合理的工作机制,给教师“松绑”。实践中,有乡村小学制定了防溺水排班制,每周轮换值班教师牵头工作,帮助教师短暂缓解压力,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宣教工作中,则应重宣传质量而非数量,重宣传效果而非宣传花样,要结合农村家庭具体情况,把防溺水要求真正有效地传递给孩子和看管孩子的家长,提高孩子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危险的能力。

  从更大范围讲,守护暑期农村儿童安全,呼唤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需要更多社会组织帮助农村孩子满足暑期玩乐需求。比如,此前就有公益组织把暑期游泳课程带到农村地区,或是通过求生技能实操培训,让孩子们科学直观地认识溺水危险,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安全意识和求生技能;也有企业投入资金,为农村建设村级游泳池,让农村孩子拥有便利又安全的游泳环境。总之,预防农村儿童溺水,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努力,需要家庭加强监管,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唯有人人绷紧防溺水安全弦,方能最大程度避免溺水事故再次发生。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中国医药新闻网 201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11043014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