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

优化种植结构 提高亩产效益 节水抗旱稻为都市水稻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新路径

2023-08-22 11:48:00来源:东方城乡报编辑:辛文
 

  罗利军介绍,“八月粳”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根据团队对水稻生产、运输、加工环节的碳足迹评估,发现水稻在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占比最大。而“八月粳”采用了旱直播旱管种植模式,降低稻田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幅度为97%,从水稻生产环节大幅降低了碳排放。同时,“八月粳”可实现施氮量比上海市水稻平均施氮量减少11公斤/亩,极大地降低了水稻种植对环境的污染。在碳交易、排污权等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八月粳”的生态价值将进一步显现。

  金黄的稻田连片生长,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近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下简称“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团队培育的节水抗旱稻“八月香”雪花粳(以下简称“八月粳”)在各个种植基地陆续开镰,现场盈车嘉穗一派丰收图景。

  凭借优质、早熟等特点,“八月粳”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今年不仅在金山廊下镇广泛种植,还走向了闵行浦江镇、金山漕泾镇、浦东惠南镇……并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亩产效益,在上海田间探索都市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可借鉴路径。

  “旱种旱管”

  稻田面积增加4%

  在金山区廊下镇万亩粮田,一脚踏入坚实的旱地,两手抚摸金黄的稻穗,抬头是连片种植、鲜少田埂的金黄稻浪。

  记者在这里的“八月粳”开镰现场看到,稻田已不再是传统的“田字格”,田间地头常见的田坎、水沟不见了,种植区域通过“合并单元格”,相连成片,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据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介绍,在传统水稻种植模式下,农田周围需设置进排水明沟渠和田坎,以确保稻田在种植过程中遇涝时排水畅通,干旱时可及时补水。节水抗旱稻“八月粳”则通过“旱种旱管”的种植方式,在充分发挥其节水抗旱优势特性的基础上,实现“水改旱”,可摆脱对排水明沟渠和田坎的依赖,将宝贵的土地资源用于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过去,廊下基地通过将进水沟埋入土壤的方式,节省了一部分水渠建设面积。但仅建设排水沟,就已占据农田面积的7.5%左右。目前,罗利军团队将基地50%以上的排水沟填平,每百亩可节约土地面积4亩左右。

  那么,没有了排水沟渠,遇到大雨天要如何应对?

  对此,罗利军团队采用加深犁底层至40厘米的方法,来提高土地蓄水能力。有数据统计,本市水稻生产季总降雨量在550毫米至750毫米间,通过加深犁底层增加耕作层深度的方式,可有效提升雨水利用效率。据介绍,在今年雨水条件下,金山廊下的“八月粳”实现了“0”人工灌溉。

  “总的来说,‘旱种旱管’的模式很好管理,省水省肥省钱。”闵行区浦江镇的节水抗旱稻示范基地(上海谷杰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杰表示。这是闵行的合作社第一次规模化试种节水抗旱稻,效益很不错。基地种植70多亩“八月粳”,开镰后每亩测产在500公斤左右,和国庆稻产量相当,收获时间却更早,郭杰对这个品种相当满意。

  记者了解到,这批节水抗旱稻的种植土地是复垦耕地,之前由村民垦荒。对比常规种植水稻的地块,这些复垦耕地沟渠灌溉、土地性状、土壤质量等基础条件较差。为了试验好节水抗旱稻,浦江镇对田块配备了简易水泵等灌溉设施,并重新进行了土地平整。实践证明,在种植环境一般的情况下,“八月粳”早熟品种表现出了超出预期的良好种植效果。

  “种植节水抗旱稻不需要开沟开渠,管理简单,提高了农田利用率,而且能有效利用降水,在雨水充足条件下几乎不需要额外人工灌溉,尤其适合复垦土地种植。”郭杰介绍。

  “稻+”模式

  提高亩产效益

  传统水稻生育期长,占地时间长,水稻生产成本高。而“八月粳”生育期仅105天,产量可以达到450公斤/亩。尽管生育期较短,但其米质丝毫不减,食味值可达82分。

  “本次开镰后,还可以再收一批再生稻,也可以接茬种植鲜食玉米、生菜或油菜,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都市农业带来更多可能性。”据罗利军介绍,节水抗旱稻“稻+”产业发展模式可以优化稻田种植结构,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田增值、农民增收”的绿色农业生产目标,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可借鉴的经验。

  今年廊下的节水抗旱稻“八月粳”种植面积超一千亩,收割后将再度采用“稻+”模式,不仅可以再收一批再生稻,还可以接茬种植鲜食玉米、生菜或油菜,团队已成功实践出“稻+生菜”“生菜+稻+生菜”“生菜+稻+玉米”等模式。在“稻+”模式下,稻田种植结构得到优化,亩产效益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以加种一茬生菜亩产收益1000元,普通玉米亩产收益500元来计算,“稻+”模式亩增产十分可观。

  “我们基地种了500亩‘八月粳’,去年收割后又配套种了一茬生菜和一茬青菜,收益很好。”上海浩丰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梅庆波表示,今年将继续采用“稻+菜”的模式提高亩产效益。

  “我们准备收获后再种生菜,也是市农科院的品种,这样一茬稻、一茬菜的模式,确实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不影响我后续3个月的养地时间。”郭杰告诉记者,合作社将根据口感把“八月粳”大米定价在每斤16~20元,明年还考虑扩种节水抗旱稻。

  生态价值

  将进一步显现

  除“旱种旱管”“稻+模式”“农产品价值”等高频亮点外,“生态价值”也不容忽视。

  据罗利军介绍,“八月粳”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根据团队对水稻生产、运输、加工环节的碳足迹评估,发现水稻在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占比最大。而“八月粳”采用了旱直播旱管种植模式,降低稻田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幅度为97%,从水稻生产环节大幅降低了碳排放。同时,罗利军团队还对“八月粳”氮肥施用量和缓释肥施用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八月粳”可实现施氮量比上海市水稻平均施氮量减少11公斤/亩,极大地降低了水稻种植对环境的污染。在碳交易、排污权等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八月粳”的生态价值将进一步显现。

  在提升生态价值的同时,配套技术研究也在同步开展。除了常规的杂草防治技术的应用,本次“八月粳”的种植过程中还应用了覆膜旱直播栽培技术,在播种时同步覆盖可降解地膜,在防治杂草的同时起到保温、保墒等作用,为“八月粳”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中国医药新闻网 201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11043014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