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

1-7月韶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打造消费热点 激发市场活力

2023-08-28 10:33:48来源:韶关日报编辑:辛文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立足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围绕“营造消费氛围、打造消费热点、深挖消费潜能、提升消费体验、优化消费环境”及早谋划,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新业态新模式,拉动消费“马车”加速快跑,全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1-7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352.44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66亿元,同比增长3.1%。

  突出重点

  精准施策

  激发市场“新活力”

  我市深入开展“一城一节一IP”活动,助力消费复苏,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搭建消费平台。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活动引领、政策支撑”,实施促消费活动倍增计划。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先后开展年货节、春季家电汽车消费节、“五一”惠民购物节、家电车房联展巡礼等10场市级促消费系列活动,带动全市多主体参与,多商圈联动、多轮次开展,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有新意、有特色、有温度的消费热潮。各县(市、区)围绕汽车、家电、房产、商业综合体、重点超市等企业同步开展超过200场主题促销活动。

  二是突出节日氛围。紧扣元旦、春节消费热点,市商务局围绕“年货、汽车、家电、金融、油品、商圈”六大主题,组织重点商圈、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50多场,大力营造“悦购韶城买年货、消费惠民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三是聚焦大宗消费。扩大汽车消费,支持市场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织汽车销售企业开展汽车集中展销,搭建汽车展、购车节及抖音、“网红”等线上营销、场景体验展示等多种形式促销平台,打造我市汽车文化节、汽车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品牌。1-7月,全市汽车零售实现18.9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3.7亿元,同比增长76.9%。

  统筹兼顾

  多措并举

  燃旺城市“烟火气”

  以建设省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网红经济、体验经济,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速传统消费与新兴消费融合互补,实现资源、平台、服务“三下沉”。

  一是培育特色品牌。市商务局深挖传统文化、老街巷等资源,积极推荐隆盛酱园、沿溪山白毛尖2家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推动老字号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多样化、多业态的营销促销活动,不断激发老字号新活力。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商圈和特色街区,推动“百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植入文化创意、体验式商业、特色传统餐饮小店等文化元素,构建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消费聚集地,提升消费品质,带动周边消费整体升级。

  二是创新消费业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作用,提升改造全市8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功能配套齐全的直播基地,借助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平台及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实施“直播电商+”促消费,开展线上农产品促销活动。1-7月,全市实现电商交易额7.75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4.8亿元。创新流通发展方式,推动大润发、沃尔玛、宏昌百货、信美佳等传统零售业由实体店单一模式转型升级为线上线下组合售卖,满足“宅经济”“云生活”等新消费需求。目前,全市主城区上线电商平台18个,月营业额约3200万元,全市注册电商企业超过800家,从业人员约4.3万人。

  三是发展夜间经济。围绕“夜市、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夜秀”等6大板块消费需求,发挥好商超、商业综合体、步行街促消费主体作用,推出品类齐全、质美价优的商品,开展现场演艺、游园会、商街巡游等人气营销活动。支持百年东街、孟洲坝开展夜间促销、夜间巡展等各种形式的夜间时尚消费活动,开发体验式、沉浸式产品,着力打造以“年轻化+品质化+个性化”为特色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提升品质

  完善供给

  增强群众“获得感”

  围绕优化消费环境,市商务局持续促进消费品质提升,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释放和扩大内需潜力。

  一是丰富消费场景。开展商贸物流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商贸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推进商贸类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以来,韶关摩尔城商业中心、富康广场相继开业运营,韶关禽畜批发市场、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三期、兴顺佳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高质量推进城市商业体系建设,推动韶关保利广场、翁源龙湖广场和乳源瑶街申报第四批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着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消费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商圈。

  二是完善流通体系。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数商兴农”“快递进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组织翁源、始兴申报第二批省县域商业行动示范县,支持南雄雄州街道、仁化董塘镇等中心镇街升级改造商贸中心、集贸市场,打造乡镇商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县乡物流网点布局,发展“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电商公共服务站点,推动农产品上行,供应链、物流配送和商品服务下沉。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8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13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

  三是抓实主体培育。深入开展“暖企”行动,面对面向企业了解困难、倾听诉求,实行“一周一调度”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上半年,全市商务系统调研重点限上批发零售企业60家,实现重点批零企业走访“全覆盖”。坚持“扶持育新、培育后劲、壮大总量、提升质量”,实行重点跟踪培育服务机制,加大对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力度,推动“限下”转“限上”,以新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提升指标稳定增长,1-7月,全市新增限上批零企业20家。

热门推送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中国医药新闻网 201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京ICP备11043014号-9